十大网赌网址

教学与学科 > 卓越新闻 > 学生作业
学生新闻采写 | 用“现代科技”诠释“本土文化” 闵行博物馆新馆开馆一月受好评
供稿:      2019-11-04

按语:本学期,18级本科新闻和17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必修课,2019年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国庆节后,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从偏僻“小渔村”到现代化城镇,从“上海县”到魅力“闵行”,700年历史,珍贵的历史档案文件,闵行博物馆新馆的《上海县七百年展》第一次以生动形象的手段为公众展示了上海市闵行区比较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在闵行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满月之际,10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闵行区新镇路1538号的闵行博物馆新馆进行实地走访。展厅的入口处,陈列着两份特殊的文件:一份是反映1290年元代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县时的文件,而另一份则是1992年中国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县正式撤县的批文。

独具地方特色的展览内容和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展览设备,闵行博物馆新馆得到参观者的高度认可。家住闵行区七宝镇的观众李女士表示,多媒体技术的大规模运用令她大饱眼福;而同样住在七宝镇的朱先生称,这是他一个月内第二次来到闵行博物馆新馆参观了,“感觉依然很不错”。


(闵行博物馆外观)


呈现闵行本土文化 触动民众记忆

闵行区博物馆新馆内设有三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展厅,呈现闵行本土文化是其一大特点。两个常设展厅《马桥文化展》和《上海县七百年展》都扎根于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文化。

马桥遗址位于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俞塘村,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看到,在《马桥文化展》中,不仅陈列着马桥文化时期的150余件器物,还有一些反映先民生活情况的壁画。3000多年前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瓷器,和壁画中描绘出的先民衣着、住所和行为,都向观众展现出了马桥文化时期先民傍海而居的自然生活状态。

《上海县七百年展》则将时间拉近,展现自元代设立上海县以来700年间上海县的历史发展脉络。上海县于1992年撤县,并与老闵行区合并成为新的闵行区,它的发展与现今闵行区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记者在参观时发现,除了陈列的文物以外,展厅内还有大量通过“场景复原”手段还原的模型,如“东南都会”展区中街道两旁的杂货店和“交通建设”展区中的沪闵南拓长途汽车。在展现“新式学校”的展区,有一个特殊的“电话”装置,将电线接入其中一所新式学堂,拿起话筒便能听见里面传来上海话对这所学校的介绍。每个展区的装修都符合当时所处历史时期上海建筑风格的特点,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亲身走过了这七百年的历史,亲眼见证了上海县不停发展的过程。

家住闵行区七宝镇的朱先生今年已经有六十多岁,他与老伴一同来到闵行博物馆新馆进行参观。他表示,《上海县七百年展》中“城乡融合”展区所展示的很多文物和场景的确与他亲身经历过的场景相重合,特别是展区里那段对上海县工业发展的介绍,唤醒了他的很多记忆。同时,朱先生也说,通过观看前面的部分展区,他也对上海县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些了解。

而家就住在闵行博物馆新馆附近的陈小姐则是带着自己4岁的女儿一起前来的,并在参观的过程中小声朗读文物旁的介绍文字给自己的女儿听。她说,她对上海县撤县之前的记忆很模糊,带自己的女儿来,是认为参观闵行博物馆可以“让她多了解咱们闵行区的历史。”


融入现代科技  文物焕发活力

多媒体技术的大面积、多样化运用是闵行博物馆新馆的另一大特点。博物馆一楼的展厅入口处是自主查询区,一面高约1.13米,长约6.3米的大型电子屏幕,是一面互动“魔墙”,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馆内藏品。记者在“魔墙” 上选中某一藏品的图片并轻触屏幕,“魔墙”上便会展现这一藏品的详细资料。观众还可以点击右下角的红心为自己喜爱的藏品“点赞”。自主查询区还设有三台智能数字化触控一体机,系统分为“闵博信息”、“展馆导览”、“参观须知”、“观众留言”四个部分。参观人员可以通过操纵数字化触控一体机了解展厅和博物馆的详细情况,还能用手指在屏幕上写下留言,表达感受和意见。

二楼的常设展厅是《上海县七百年展》,入口处同样有一面“魔墙”,这面“魔墙”以上海县七百年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收录了有关上海县发展过程的信息,供观众就感兴趣的内容自行查询。


(位于博物馆内自主查询区的互动“魔墙”)

博物馆还配备了许多小型的多媒体互动电子屏幕,在一楼《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这一常设展厅内部,有不少于10面的互动屏幕。如在编钟、编磬乐器的陈列区域,观众可以在一面互动屏幕上“敲击”虚拟编钟、编罄来自由地创作曲调。而在介绍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的展区,记者亲身体验了通过操作互动电子屏幕来“制作”虚拟琵琶的过程。记者依次选择了虚拟的玉石、钢丝、香红木、牛角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加工后各得到如琵琶的背板、覆手等四五个零部件,需要正确地匹配零部件才能成功组装一把虚拟的琵琶。

观众李女士表示,在馆内这些多媒体技术中,她对《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中展示复原莫高窟壁画里乐器的 “敦煌飞天”多媒体秀印象最为深刻。一整面墙壁上悬挂了12枚乐器,在悬挂的乐器背后,用多媒体技术投影出来的仿照敦煌壁画所描绘出的人物怀抱着乐器翩翩起舞,形似飞天,令她感到“很惊艳”。

《上海县七百年展》展厅中同样多次运用了多媒体投影技术,在一个类似列车内部的小型放映室里,观众可以坐在长椅上欣赏一段关于上海县民国初年交通发展情况的投影。

李女士说:“文物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陈旧,但是这些‘高大上’的科技用起来还是蛮新颖的。”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对这些多媒体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投入,也是想要更好更生动地展示文物,与观众互动。


开馆一月受好评 未来将有新举措

闵行博物馆新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五点。记者于10月26日周六来到闵行博物馆,此时与博物馆开馆正好相距一个月。中午十二点左右,每个展厅内部都有6-10名左右的观众。下午一点左右,参观人数有所增加,到两点时,博物馆又陆续进来一批观众,在每个展厅逗留的人数为15名左右。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闵行博物馆新馆开馆后的日均客流量大约是1000人次,一个月以来的总客流量大约是3万人次,目前接待的大部分都是散客。一位保洁人员回忆,一个月以来到闵博参观的观众挺多,尤其是国庆期间和周末的时候,有时也能看到单位或学校组织来参观。

谈到对参观闵行博物馆新馆的感受,记者采访过的观众都表示,闵行博物馆新馆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较好。朱先生说:“这是我第二次来了,上次是陪宝宝(指孙女)一起来过一次,她觉得光线暗,怕黑,我们没看多少就出去了。因为感觉不错,后来就一直想着有时间要再来参观。”来自闵行区莘庄镇的一名女士说:“博物馆的环境挺好,面积比较大,展览也办得很用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位于闵行区莘庄地铁站闵行博物馆老馆目前已经拆除。新馆在9月26日下午3点正式开放前,曾在2019年年初试运行过一段时间,此后便是长达几个月的内部检修。

对于闵博今后的规划,博物馆方面称,临展厅明年二月结束“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后将会推出新的特展。此外,博物馆将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例如11月作为闵博“未成年人文化活动月”,博物馆每周都会组织科普手工和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11月27日,博物馆还将联袂上海民族乐团举办一场民族音乐讲座,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进行报名。同时,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的“文创空间”也已经在计划当中。


图文 | 18新闻 王子涵

阅读   3314
 
08/12
2021
COMM
ECNU
 
按周 Week
传院
日志
08
Sun.
09
Mon.
10
Tue.
11
Wed.
12
Thu.
13
Fri.
14
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