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网址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第三期读书会顺利进行
供稿:      2020-11-13

    2020年11月12日16:00,十大网赌网址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第三期读书会于腾讯会议举行。本次读书会由2020级戏影专业杨晶晶主讲、钟涛阳主持,阅读与讨论的书目是由孙周兴、王庆节主编的海德格尔文集《林中路》。加入本次读书会的有聂欣如教授、周文姬副教授、徐坤副教授以及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20级全部学生、19级部分学生。

    杨晶晶着重分享了《林中路》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的阅读心得。首先,她对海德格尔与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变做了简要介绍。学界一般认为,海德格尔在其30年代开始“转向”,由前期以此在为中心的“基础存在论”转到后期从存在本身出发思考存在的“涌现”、“解蔽”、“聚集”,而《林中路》则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集中体现。接着,杨晶晶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创作背景进行了梳理,从小标题“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环环相扣的逻辑说开,深入海德格尔通过本文意图解决的问题:艺术到底是什么。

    基于阅读后的自我理解,杨晶晶为自己的再次阅读设定了四个阅读任务:体验海德格尔的思考方式、把握文中三个部分的核心内容及联系、理解关键字句、整理疑惑求教于老师。在这样的任务导向下,杨晶晶展开对《艺术作品的本源》正文的精读。《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前言部分是帮助她完成第一个任务的文本。她结合PPT演示了海德格尔在这部分建议的问题和追问的结果,解释了“本源”的含义,“作品、艺术家及艺术”的关系,找出对艺术思考的传统方式和海德格尔的思考方式的差异,对海德格尔建议的传统思考方式的问题作出回应。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她感受到海德格尔对形而上的对抗,他不提倡在对艺术的经验中有人为的先入为主的规定,他主张从“物本身(物之物性)”看待艺术,从而去知道艺术作品是不是物。对此她的理解是:作品当然是属于物的,但又不仅仅是物,因为作品是人造的,但人造之物也不能都称为作品。所以,循着海德格尔对“作品之作品因素”的寻找是有必要的。此后的三个任务主要在对《艺术作品的本源》正文中进行。分别总结了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关键观点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对“物与作品”的理解中,杨晶晶认为海德格尔区分了对于物之物性的三种解释,分别是“物之物性是具有诸属性的实体”、“物无非是感官上被给予的多样性之统一体”以及将物放入质料-形式的框架下来思考。这三种观点,在海德格尔的质疑下皆不被纳入对物的真正的把握中。她总结出海德格尔对这三种流行的物的概念的批驳,接着援引原文,建议正确的把握物之物性的方式,是“应该回到存在者那里,根据存在者之存在来思考存在者本身。”接着她对海德格尔借助器具之器具因素来寻找作品之作品因素的方式展开说明,将纯然的物、器具的物和艺术作品区别开。综合海德格尔对梵高的鞋这一画作的阐释、对《罗马喷泉》的理解,进一步解释器具之器具存在中“可靠性”的重要性,最终强调“艺术就是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这一论点,也抛出了“这种真理是什么”的疑问。

    承接建议的问题,杨晶晶继而引入到了对“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的理解。她认为这两部分内在关联性较强,综合起来阅读便于知识性的掌握。她依循给自己设定的阅读任,首先对这两部分的中心内容进行总结:海德格尔建议了作品之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建立一个世界和置造大地,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说明,得出作品之作品存在就在于世界和大地的争执的实现过程中,这一过程也就有了真理的发生。最终回答了艺术是什么的问题,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作品就是对真理的创作性的保存。最终,她总结了自己在阅读《艺术作品的本源》后的收获。从文章对她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她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两方面出发,她认为我们需要在这个工业大量复制生产的时代把握艺术的本质,不要被外在遮蔽艺术作品中艺术揭示的真理本身,这有助于艺术的发展与延续。

    随后,钟涛阳对杨晶晶的分享进行评论,对她感受作者思维方式和为自己设定阅读任务表示认可,后邀请各教授针对这次读书会发表意见、进行评论。

    周文姬副教授直入分享内容,以她的角度去看待“物之物性”,并对海德格尔是否真的从形而上中解脱出来表示了质疑。周教授认为物之物性就是“让物成为物”,真理强调“存在”而非“存在者”去回归到存在之本源,这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无”。她也结合韩国、日本的“物派”谈论了质料-形式及器具的问题,区分器具和艺术、工匠和艺术家的区别,由此延申出人与技术的关系,论及了“庖丁解牛”中蕴含的对这一关系的解读,最终她建议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让艺术在大地呈现。这里提到的大地以及与大地相关的世界,周老师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仍是在于对天地人神四方聚集,没有真正解开形而上的二元论,对农鞋的解读也是介入了自己主体性的解读。

    徐坤副教授主要就关于海德格尔对梵高农鞋的解读的相关争论进行拓展,指出夏皮罗对于海德格尔解读农鞋文字的批评,从根基上表达出对现象学研究方法的质疑。她引导众人思考,在接受一种研究方法时应该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判断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如果一种研究方法在基础性讨论上出现了问题,会对其整体的逻辑论证带来负面的影响。

    聂欣如教授对杨晶晶的分享进行了评价,进而表示应该将海德格尔放入更大的框架中去理解其思想,并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所使用的话语其实是以康德“距离说”为典型的二元论话语的变体。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形而上二元论到现象学的一元论,聂教授认为海德格尔在本文中阐述的思想内核和“距离说”差异不大,建议的概念是为了符合反形而上的“一元化”表达。简而言之,文中的“物”即是日常所说的具有无机物理性质的东西。从“物”到“艺术品”会经过一个器物阶段,当器物的有用性消失了就退化为了艺术性,以希腊神庙为例,它曾作为崇拜的需要具有有用性,但现在我们不再有对神的崇拜需要了便把神庙看作了艺术作品。回溯整个艺术史,艺术就是表达了一种认为的意志,最初中国的艺术就是种庄稼。对于在阅读时遇到的困惑,聂教授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单就本书解决的问题而言,他称掌握艺术史是关键。

    对以上点评与补充,参与读书会的各学生表示获益匪浅,对《艺术作品的本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以后解决阅读中的困惑也有借鉴意义。读书会的最终,主持人钟涛阳进行总结,对与会各位表达感谢,期待众人继续努力,将读书会越办越好!


阅读   383
 
08/12
2021
COMM
ECNU
 
按周 Week
传院
日志
08
Sun.
09
Mon.
10
Tue.
11
Wed.
12
Thu.
13
Fri.
14
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