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网址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校友专访 |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张奥多、诸梓涵创业校友专访
供稿:      2021-06-26

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一年半里,诸梓涵先后辗转了数个公司。从字节跳动到好未来,从顶级咨询公司再到一家A轮的创业公司,她始终没有寻找到一份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工作。

2019年的跨年夜,一通来自大学好友张奥多的电话,让她产生了创业的念头。相似的留学经历和互补的工作理念,让这两个大学四年的同窗好友一拍即合,一起创办一家国际教育培训机构,从此发展成相伴随行的创业伙伴。几十个平方的工作室,六七个人的初创团队,一墙的海外名校录取通知书,是她们这些年的辉煌战绩

创业,于她们而言是在不确定的可能性中找寻自我的归途。她们曾像每个迷茫的大学生一样,焦虑未来、逃不开当下。但比起加入“内卷”或者“躺平”,她们创造了一条属于自己路。

问起创业里所遇到的困难,她们想了想,只是笑着说,“创业就是一个不停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是困难,不能让负面情绪内耗在抱怨问题的出现,而应该专注于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诸梓涵于瑞典)


(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狭隘”

留学时期是她们自我探索、自我怀疑最多的时候。2016年,张奥多刚到英国,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她开始为职业选择、个人发展而焦虑。某次课上报辩论选题,张奥多发现她的外国同学们深入思考并且激烈探讨的问题包括:“代孕的合法性争议”,“死刑是否应当被彻底废除”,“如何成为全球公民”等等。

同样的年龄,另一批人似乎活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狭隘”。张奥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总是在为个人得失而焦虑,却鲜少关注更为宏大的社会命题。她感悟到,自己活得“很不宏观”。

与此同时,在华威大学就读的诸梓涵在同多国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时,刷新了自己对合作与创新的认知。当她第一次加入一个由多国同学组成的小组时,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却让她无所适从。

相比于有着相同思维方式的中国同学来说,外国同学却因为太过发散而显得效率很低,“事情一直落实不下来”。她越来越感到焦虑,这完全打破了她从前的学习习惯。

“他们非常鼓励你有新的点子,而且完全不加限制和否定,尽量越多越好”。相比于国内长期规训的“结果导向”、“高效务实”的风格,诸梓涵在这样的合作中认识到“创新需要一个更为松弛的环境,在国内的我们一直活得太紧绷了”。

当诸梓涵犹豫是否要留在英国就业,忙于查看工签政策,寻找实习机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她身边的国外的朋友则对这些事不太在意,“他们好像没太考虑过这些,一直在以一种更自由的姿态活着。”

在出国留学接触到崭新的人和事之后,张奥多和诸梓涵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很大。“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下,和我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是相对狭隘的。当不同的想法碰撞了之后,整个人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这是留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

(张奥多与伦敦大学学院前校长Michael Arthur教授)


(二)“未来已经来了”

2018年,诸梓涵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这已经是她的第三份工作了。回国近之后,她不着急于马上确定自己的行业。她给了自己一年多的探索期,以此为过渡,寻找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我的每一份工作之间的跨度都很大,在每一个不同的行业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离想要的答案越来越接近”,诸梓涵说,特别是在创业公司的工作经历。这让我明白应该如何将想法落地,如何从01地发展一家企业。

一天诸梓涵接到了好友张奥多打来的电话,说起创业的事,她们一拍即合。最打动她的是张奥多说那句话,“现在就是我们小时候憧憬的未来了。未来已经来了,要全力以赴”。

“选择国际教育这个赛道不仅来自于对于自身的留学经历的认可,也来对于对于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认同。我们希望能够为在国内教育体制成长下的小朋友提供更丰富的教育选择,帮助他们一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国际视野,能够追逐热爱的人。”从2015年开始,她们帮助超过400位来自国内外高中、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同学申请进入心仪的海外高校学习,其中不乏诸如耶鲁剑桥这样的名校,也有十分小众的专业型院校专业。

去年,她们就为一个同样华师大毕业,追寻戏剧梦想的同学申请到了一个位于德国柏林、依附于当地剧场、全球招生人数极少的戏剧导演硕士项目。也曾为一位热爱新闻的华师大毕业生申请到纽约大学的新闻纪录片专业,并获得近十万美金的奖学金。诸梓涵说,“我们想要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就好像在帮助过去迷茫中的自己一样。


(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热爱”是她们一直反复提及的词。追逐热爱在她们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们希望能够专注自己的目标,富有激情地工作,同时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她们喜欢称呼学生为小朋友,在朋友圈里,经常可见她们晒出学生们的案例。拿到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永远是最幸福的时刻,但这份工作带给她们的成就感不止于此。在和学生的聊天过程中,她们通过了解对方的经历,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真实的兴趣。

他们帮助申请过的专业里有大热的金融、商业分析、计算机等,也有较为小众的人类学、民族志纪录片、性别研究、游戏设计等。“我们遇见过很多小朋友,有些小朋友的留学目的可能单纯是为了进入排名更好的学校。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小朋友愿意跟我们分享他的兴趣,他喜欢的行业,或者想要拥有的人生体验。看着他们闪闪发光的眼睛,我们会非常非常兴奋的。”

她们遇见过不少这样的同学:不要进名校只想钻研戏剧导演的小李,打算重读本科学习英美文学的可可,热爱文学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儿童文学专业学习的小晴,痴迷话剧等各类艺术形式、希望进入艺术管理行业的媛媛。

留学更像是一次重新开启自己人生的选择。帮助学生追逐热爱的过程让她们感到无比快乐。“对自我的探索是没有尽头的”,张奥多说,“最让我们开心的是通过我们努力,为他们开启了通往热爱的世界大门”。

很多创业者会焦虑,资金、团队、时间,种种问题都是压力,但她们似乎回想不起过程的艰难,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解数学题一样,她们享受这样的状态。如果可以一直保持现在的状态,我愿意一直做下去,张奥多说,“随着团队的发展,有越来越多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和我们走到了一起”。这里面不乏来自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的博士、硕士。诸梓涵说,“我们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做到绝不辜负任何一份信任。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真诚、负责地帮助每一个选择我们的小朋友,将他们送往人生的新起点。

(奥多留学部分offer

诸梓涵摄于巴黎


张奥多摄于伦敦


阅读   119
 
08/12
2021
COMM
ECNU
 
按周 Week
传院
日志
08
Sun.
09
Mon.
10
Tue.
11
Wed.
12
Thu.
13
Fri.
14
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