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网址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传院教师|潘妮妮:率性地立于复杂之间
供稿:      2022-01-15

手记:

“我们有一位老师在B站做up主,是研究亚文化的,有好几万的粉丝。”这是开学第一天我从一位同学口中听到的话,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潘妮妮老师的情形。我顿时有了兴趣,点开视频,被一众【青春可爱】的弹幕占据眼帘。在之后每周读书会上的会面与学长姐的只言片语中,潘老师的形象逐渐被零碎地勾勒出来——有趣、率真、亲和、思维跳跃…… 采访的当天我们进入老师的办公室,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潘老师随意地招呼我们落座,并拿出几包零食,颇有一种同学间茶话会的感觉。后来的谈话也一直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下去,从老师的求学经历,到生活态度,再到作为当下青年的一些困惑。她的形象也在谈话中逐渐丰盈。

一个矛盾”的政治学者

        潘妮妮老师目前任教于十大网赌网址新闻学系。从北大本硕到早稻田大学博士,在潘老师的求学过程中,政治学一直是她深耕的专业。新闻与政治一直处于相互交织的状态,传播学更是被称为“站在十字路口的学科”,在政治学中养成的跨越多个学科的研究方式与习惯无疑助力了潘老师如今在十大网赌网址的研究。

        在每周举办的“亚马所”读书会上,潘老师不停发散的思维和观点给同学们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亚马所”全称华东师范大学亚洲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由吕新雨教授担任所长,几名十大网赌网址的老师主持研究,旨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亚洲各国的影响。其中,潘老师的研究主要围绕日本展开。“有一次读书会上,我们讲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内容,主题是关于文艺的阶级性的问题”,2021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王斯勤谈到,“潘老师会结合当时上映的电影,去谈文艺工作者是为谁服务的这个问题,把历史文本结合当下情形的发散思维让我觉得很受启发。”

        清晰而不囿于一处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潘老师的学术写作理念上。“她在指导我们学术写作的时候说,写文章就应该像武侠小说里的直拳一样,清楚但不过多弯弯绕绕,基于理论框架,但是也要实事求是。”这是潘老师让2020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苏积微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与想象中应当相对严肃拘谨的政治学者不同,洒脱与率性是潘老师展示出的性格。“老师在生活上应该是一个很洒脱与率性的人,同时又非常的坦诚,内心不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所束缚。”2020级新闻学硕士韩琳娜谈起潘老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她来上海是自己开车从重庆来的,开了好几天,边玩边开就过来了。”

        在课余时间,“随性”是潘老师的状态,她不会给自己设定过多周密的生活计划。在学术上,潘老师却常常会出现与随性完全相反的寡断——有时她不敢明确一个观点,总是想得太多,显得不够果断。而这种寡断某种程度上正体现出了学术上的严谨。正如塔拉·韦斯特弗在《福布斯杂志》访谈中所言:“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

        “政治讨论其实并不是一定要有政治基础,我们要意识到政治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谈及当下青年如何更好地进行政治讨论的问题,潘老师说道,“当我们在参与政治讨论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想想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不要脱离生活,更不要把这种讨论变成一种猎奇。要相信自己的生活体验,因为政治是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体验里的。”

        率性的生活态度与严谨的学术研究,看似矛盾的二者就是如此共存在了她的身上。正是在这些的令人有些困惑的“矛盾”中,她的有趣得以彰显。

一个喜欢“学术、追剧和减肥”的UP

        因为受到后现代学者亚历山大·科耶夫的影响,潘妮妮老师选择去日本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一方面,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所以对日本有向往。另一方面,当时觉得日本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东方和西方的交汇点,有一种连通东西方的感觉。于是觉得去那里做研究会更有意思。”日本文化正是当前潘老师在B站上分享的垂直内容,这也是她在时代趋势下对观点表达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

        “潘22老师”是潘妮妮老师在B站的账号,之所以用这个昵称,是因为日语中“2”的发音恰好与“妮”同音。账号的个人简介写道:“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兴趣是学术、追剧和减肥”。

        20201026日,潘老师在B站发布了第一个视频。截至目前粉丝已经超过10万,达到了B站的“小电视”奖牌所条件的粉丝数量。目前潘老师与观视频工作室合作运营着这个账号,视频基本保持着周更的频率,视频的选题都由她自己选定,后期的视频加工制作则由观视频工作室来进行。“我觉得有些东西不太能用规范的论文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我做的日本研究中,有很多暧昧的领域。而这些东西可以用视频的方式生动地表达出来。”谈到创立账号的初衷时,潘老师如是说道。

        在众多的研究旨趣以及兴趣爱好中,潘老师没有选择在B站展示太多,而是将内容全都围绕日本文化展开。“我不想什么问题都涉及,因为这样会比较露怯,我希望控制在我自己研究的范围内。”与日常的大学课堂授课不同的是,在B站进行视频表达时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某个热点问题展开,短时间内要把一个问题的大致轮廓勾勒出来并进行观点的输出。而大学课堂则会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授课的关键在于方法论的介绍,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一个问题。

        尽管B站是一个活泼的网络平台,潘老师在表达时依然会尽量使用一种比较正式的语言。她给出的理由令人忍俊不禁:“我自己也曾是一个所谓深度网民,当我年轻的时候,如果看到比我年纪大的人使用网络流行用语,会莫名地觉得有些尴尬,所以考虑到现在比我年轻的观众可能也会这么想。”即便如此,潘老师的B站视频中,“青春可爱”是出镜率非常高的弹幕内容,而这种传播效果也是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潘老师没有特别有意识地去在意传播效果,她觉得这个效果的决定权应该在观众,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如果要说有什么更深的期许,潘老师表示,希望能尝试给青年们介绍一种来自社会科学的复杂性视角,不要那么非此即彼地去看待我们的生活世界。“我讲的很多事并不是说因为这是日本人就必然如此,或不是日本人就必然不如此,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形成的。爬山是一步一步爬的,掉坑也是一步一步掉的。”

一个可以“共情”与“自洽”的老师

        “有亲和力”“和学生聊得来”“懂年轻人的想法”是众多学生对潘老师的共同看法。本科起就接触潘老师的苏积微同学说:“潘老师比较懂年轻人的想法,所以很多事情上她能想在学生前面,有些在老师面前难开口的事情,她也能提前想到,然后帮同学疏导。”这种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的形成,并非是因为潘老师总是可以解决学生的重大问题,而更多是来源于交流时舒适的节奏。潘老师充满活力的语速与不拘一格的思路使她易与年轻人处于“同频”状态。此外,交流时捕捉到学生对某方面问题的关注,再适时推荐可以解决相关问题的书籍,也是日常中潘老师让学生感到暖心的小事之一。

        潘老师的这种共情能力,除了天生开朗的性格使然,也离不开她对世界的好奇心。这种一直保有的好奇使她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并构筑了她丰富的日常爱好。除了追剧与动漫,她对音乐与历史也颇有研究,甚至在网上写过小说。潘老师笑言,业余生活过于丰富,以至于不能结婚”,“如果没有这些爱好,我可能学术成果能发得更多一些”。

        “精神独立,处在一种自洽的遵从内心的生活状态里。”与潘老师有过接触的学生,不止一位对她的状态做出了类似表意的描述。潘老师谦虚地坦言,很感谢众人对自己做出这样的评价,“我觉得独立不是对抗或者脱离。关键是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说非要去对抗什么。总想着对抗什么的话,你是不会永远的独立的,因为你总会处在抵抗与妥协的拉扯之间。但如果你只是喜欢而不想去对抗的话,那么其实对你来说既不存在抵抗,也不存在妥协,只有什么是你的兴趣。也就是说你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内核在哪,这样你在生活中就可以坦然处之。”

        正如潘老师所言,要相信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她90年代的北大生活里,在她文化交汇的求学过程里,在书籍与爱好的辗转里,在随性与寡断中,她达成了对当下生活的某种平衡。这种平衡形成了她身上的独特气质,并使她如今依然可以率性地立于复杂的生活世界之间。


采访:裘东颖 丁鹏博

整理:裘东颖

撰稿:丁鹏博


阅读   1664
 
02/17
2023
COMM
ECNU
 
按周 Week
传院
日志
12
Sun.
13
Mon.
14
Tue.
15
Wed.
16
Thu.
17
Fri.
18
Sat.